本张图实质上是将一个没有任何框线的表格放到了 figure 浮动体中,将图片插入到适当的格子中。难点在于如何使表示电流的第一列的文本在垂直方向上居中对齐,这在 \(\mathrm{\LaTeX}\) 中最基本的 tabular 表格环境中是无法简单实现的,虽然一般情况下使用 array 宏包提供的 m 格式可以实现,但是因为 MpLtX 文档类基于 revtex4-2 文档类,而 revtex4-2 从底层禁止使用这样的格式,难以通过简单的命令绕过这种限制。遂最终选择了一个比较新的宏包 tabularray 提供的 tblr 环境,并配置为 {colspec={Q[c,m]*{6}{X[c,h]}}},第一列为弹性列并控制对齐为水平居中 + 垂直居中,剩下的六列为弹性列并控制对齐为水平居中 + 行基线对齐即可实现。

\(\qquad\!\!\)因为物院的培养方案中需要或者说鼓励大家选修理学部、信息与工程学部以及其他学部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及概率统计 (B) 的课程改革,实在是不想和大一的同学恁卷的我于这学期大三下选修了一门信科的经典课程——程序设计实习,想来系统地学习一下面对对象编程。本来选的时候是想着下半学期的算法课基本上就不用学了专精 C++ 面对对象编程,结果这学期同样碰到了课程改革,下半学期从算法课变成了 Python 和各类应用的课,虽然压力大了不少,但也能算是增长了些知识和技能吧。

\(\qquad\!\!\)魔兽世界大作业作为程序设计实习课程的经典面对对象综合练习,至少我感觉还是比较适合于面对对象编程初学者来体验设计面对对象编程的过程和思想的,所以本学期还算是比较认真地(虽然肯定有 Copilot 的功劳,但是用 AI 完成这种重复性劳动还是太棒了)全部自己原创地码&调了一整遍,还是比较有收获的。

\(\qquad\!\!\)魔兽世界的题目被分成了循序渐进的四部分——魔兽世界之一:备战、魔兽世界之二:装备、魔兽世界之三:开战和魔兽世界终极版,个人感觉“魔兽世界终极版”并没有怎么比“魔兽世界之三:开战”要难,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简化了不少“魔兽世界之三:开战”中的复杂的战斗和装备的特性。具体的题目可以参见 程序设计实习MOOC OpenJudge 小组,具体的链接我也会在下面的代码前给出。

阅读全文 »

\(\qquad\!\!\)考虑到保研要求的前六个学期修完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中将“近代物理实验 Ⅱ”课程除外,我便将“近代物理实验Ⅰ”课程放在了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选修。本学期共需要进行七次实验,除第一周选择实验与五一假期外,其余十四周每两周选做了一次实验。除了第一次实验——塞曼效应 是因为与选课班级的老师绑定几乎强制选择的以外,其他的六个实验基本上都是在收集了各方同学的建议后精挑细选出来的相对正常一些的实验,在这里也可供大家参考。(还是忍不住要吐槽一下北京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选修实验系统,实在是太垃圾了到处都是 bug,第一次抢实验真的容易被干懵然后与最理想的实验序列失之交臂。)

\(\qquad\!\!\)近代物理实验的实验报告要求较为严格,要求写作为研究论文型实验报告,需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组织内容,尤其强调进行分段叙述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未来”的科研论文写作打下相应的基础。不知道为什么本学期的初始文件中并没有包括 \(\mathrm{\LaTeX}\) 模版,我在 GitHub 上搜索找到了 PKUMpLtX 项目——A LaTeX document class for 'Modern Physics Laboratory' in PKU based on revtex4-2 并使用该文档类最新版本 2.1.6 进行了实验报告的写作。我将老师上课讲解和发邮件提醒的实验报告写作要求整理到了 \(\mathrm{\LaTeX}\) 实验报告模版上,作为自己撰写实验报告的基本依照,因为本人对于格式的一些强迫的完美主义倾向,在具体的实验报告中显得可能就会有些八股,在这里与具体的实验报告一同给出均仅供大家参考:

阅读全文 »

\(\qquad\!\!\)今日在写近代物理实验报告时发现的一个小问题,遂记录之。

\(\qquad\!\!\)在需要插入带有层级性的子图(e.g. 图1(a))时,使用非常简单的 subfig 宏包中的 subfloat 命令进行排版,与此同时还希望使用 hyperref 宏包中的 \autoref 命令进行便捷的超链接。这时发现,超链接形式近为 1a、1b 比较简单且与子图的 caption 中的带括号的 caption 不符,遂尝试对于 \autoref 命令生成超链接的格式进行调整。

阅读全文 »

\(\qquad\!\!\)这应该是本站的第一篇正式博文,所以希望是一篇能够代表本站风格的有趣又不失深度的文章,在搭建博客前便计划好了,留给这个从我初识 \(\mathrm{\LaTeX}\) 起便感到困惑不解的问题——“在 LaTeX 数学模式中 & 表示对齐时前后的间距问题”。

\(\qquad\!\!\)\(\mathrm{\LaTeX}\) 中使用需要对齐的多行公式时,最常使用的便是 amsmath 宏包提供的 align 环境,它使用列分隔符 & 将公式进行对齐,一般情况下,& 放在等号左边。但是一个等号后的公式的长度超过正常的一行长度需要断行时,根据 GB/T 7713.2-2022,一般在二元关系符后,二元运算符前断开,所以需要将 & 放到等号右侧,而根据经典 \(\mathrm{\LaTeX}\) 入门手册 lshort-zh-cn 中所述,此时需要在等号后添加一对括号 {} 以产生正常的间距:

\(\qquad\!\!\)虽然各种 \(\mathrm{\LaTeX}\) 入门教程中都存在这一对括号,但是对于这一对括号 {} 的作用也都没有进行仔细的/原理上的讲解。而在 LLM 还没有如此发达的我的 \(\mathrm{\LaTeX}\) 初学期,简单使用搜索引擎也未能搜到相关信息,所以便一度搁置,直到这个寒假终于有精力重拾起这个问题,在 latexstudiotse 和 AI 工具的帮助下,终于搞明白了这一对括号背后的原理及其深刻意义,倍感喜悦,遂整理成文于此,与大家一起分享下我学到的知识。

阅读全文 »

\(\qquad\!\!\)被誉为物院课程中时代的眼泪——现代电子电路基础及实验,从大一入学开始就大名鼎鼎,在学长学姐的强力推荐下(我现在仍强烈建议大家如此进行选课,虽然以后就不是物院的必修课了。😂),我相较于培养计划推迟了一个学期反向于2023-2024春季学期选修了 王志军 老师的理论课程:现代电子电路基础及实验(一),所以只能在2023-2024秋季学期选修实验课程:现代电子电路基础及实验(二)。

\(\qquad\!\!\)相较于繁重的普物实验,现电实验确实是非常轻松,甚至无需先修理论课程即可上手,每次课基本上开课一个小时左右即可做完实验提前离开。实验报告的要求也比普物实验松了不少,虽然数量上稍稍多了一点,放假较少的秋季学期需要写七份实验报告,按照实验名称顺序排列如下:

\(\qquad\!\!\)以上实验报告均由 LaTeX 排版,使用 TeX Live 2024 发行版,XeLaTeX 编译器(格式+引擎)于 PKUTEX 平台生成。仅供参考,如因此产生的任何问题,本人概不负责😈。

\(\qquad\!\!\)作为倒数第二批大二才上普物实验的物院本科生,我于2023-2024学年春季学期选修 普通物理实验(2) 课程,因为普物实验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不像往年所有实验的实验报告均需要课后整理完成(即部分实验课上即交实验报告),所以只有六个实验需要课后整理完成实验报告(但是,普物2 有不少是双周实验,按照一周的课程的时间做满基本上就能做完,所以总体来说并不比 普物1 负担更重),按照实验名称顺序排列如下:

\(\qquad\!\!\)以上实验报告均由 LaTeX 排版,使用 TeX Live 2024 发行版,XeLaTeX 编译器(格式+引擎)于 PKUTEX 平台生成。仅供参考,如因此产生的任何问题,本人概不负责😈。

\(\qquad\!\!\)作为倒数第二批大二才上普物实验的物院本科生,我于2023-2024学年秋季学期选修 普通物理实验(1) 课程,因为普物实验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不像往年所有实验的实验报告均需要课后整理完成(即部分实验课上即交实验报告),所以只有五个实验需要课后整理完成实验报告,按照实验名称顺序排列如下:

\(\qquad\!\!\)以上实验报告均由 LaTeX 排版,使用 TeX Live 2024 发行版,XeLaTeX 编译器(格式+引擎)于 PKUTEX 平台生成。仅供参考,如因此产生的任何问题,本人概不负责😈。

Hello World!
0%